甘肃建投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LOGO

新闻资讯

首页/新闻资讯/ 公司要闻

公司要闻基层动态建投要闻行业动态公示公告视频中心

临洮生态修复项目开启“双线作战”模式

2025-09-12

0

分享

秋意渐浓,陇中山川褪去暑热,迎来造林护绿的黄金时节。在临洮县的沟壑梁峁间,甘肃建投生态公司临洮生态修复项目团队正以“时不我待”的紧迫感,打响一场验收与栽植并行的“双线攻坚战”。一边是验收考核的“质量关”,逐地块核查生态修复成效;一边是秋季栽植的“进度关”,抢工期播撒新绿。项目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穿梭于各山头小班,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汗水浇灌绿意,将甘肃建投“建精品工程、筑生态屏障”的承诺,写在临洮的青山绿水间。

验收攻坚——每一步都筑牢“质量防线”。作为陇中地区生态修复的重点项目,临洮生态修复项目当前已进入验收冲刺关键期。每天清晨,当山间还萦绕着薄雾,项目管理人员便与验收团队携带核查工具,奔赴分布在各山头的小班地块,开启一天的验收准备工作。

“每个小班地块都要徒步抵达,每一株苗木都要俯身细查,不能漏过任何一处细节。”渭河源项目负责人刘雄的话语,道出了验收工作的严谨标准。由于地块分散且多位于山地陡坡,验收团队每天徒步里程超10公里,踩着碎石路、拨开灌木丛穿梭在崎岖山间,逐株核查苗木成活率、生长态势、栽植密度,对照设计标准记录每一项数据,对发现的不合格环节现场标记、明确整改时限,确保生态修复成效经得起检验。

“验收是对前期工作的‘体检’,秋季栽植是为后续生态提质‘奠基’,两者节奏不能乱、标准不能降。”正在南山地块核查的技术负责马宇驰擦着额头的汗珠说。为避免验收工作影响栽植进度,团队创新采用“错峰作业”模式——上午优先完成偏远地块验收,下午赶回栽植现场衔接工作,最大限度压缩流程衔接时间。陇中修复项目目前已进入验收关键期。每天清晨,项目管理人员与验收团队,奔赴各个山头的小班地块开展验收准备前的各项“作业”。

栽植会战——每一苗都承载“绿色承诺”。与验收攻坚同步推进的,是甘肃建投生态公司负责的三北林草湿荒一体化项目、2025年渭河源生态修复项目的秋季栽植“大会战”。走进项目施工现场,满山都是忙碌的身影。施工人员两人一组,一人挥锹挖坑、一人扶苗培土,随后浇水、封坑,整套流程衔接紧密、井然有序;技术人员往返巡查,手把手指导工人调整苗木栽植深度、规范培土力度,确保每一株苗木都能“扎根成活”。

作为“三北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三北林草湿荒一体化项目聚焦“荒坡变绿坡”目标,组建200余人的专业施工队伍,同步推进苗木栽植与修枝养护。截至目前,项目已完成13150亩林地修枝作业,有效提升苗木通风透光性;针对前期核查发现的缺株地块,累计完成1290亩补植工作,补植云杉、油松等乡土树种1.8万余株,确保林地植被覆盖的连续性。

2025年渭河源生态修复项目则围绕“水源地保护”核心,组织96名工人开展规模化整地与栽植作业。施工团队克服渭河源区域海拔高、土层薄的困难,采用“鱼鳞坑整地”技术提升土壤保水能力,目前已完成1900亩地块整地,栽植山杏、沙棘等水土保持树种300亩,为渭河源流域构筑起生态防护“缓冲带”。

双线作战——每一天都践行“国企担当”。验收与栽植同步推进,给项目团队带来了双重压力。项目管理人员每天清晨出发,白天在验收地块与栽植现场间奔波协调,傍晚回到项目部后,还要连夜整理验收数据、优化次日栽植计划,日均工作时长超12小时。

“早上可能还在南山核对验收台账,下午就要赶到北山解决栽植问题,一天跑遍三四个山头是常态。”项目负责人陈虹宇说,“但每次看到荒坡上多了一片新绿,想到这些树能守住水土、改善环境,再累也觉得值。”

为确保“双线作战”高效推进,甘肃建投生态公司项目部制定了“分区负责、交叉检查、应急联动”三项机制。每天晚间召开“碰头会”,验收组与栽植组交叉反馈问题、协同制定解决方案;建立应急协调小组,针对苗木运输、灌溉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,确保30分钟内响应、2小时内解决,全力保障生态修复工作进度与质量。

风拂过临洮山川,新栽的苗木迎风挺立,勾勒出愈发浓郁的绿意。甘肃建投生态公司的建设者们,正以钉钉子精神扎根项目一线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临洮、筑牢陇中地区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国企力量。

通讯员 张乐 陈虹宇